close
undefined
 
在Medium看到一篇《旅行的定義 — 是觀光還是遊歷?》,想起三年前在FB上發表過這一段對撰寫遊記內容的感想,現在打成獨立文章。
 

 

現在覺得不論爬遊記還是食記都是一件非常苦逼的事!從Google跑出來的龐大內容量令人頭昏眼花,很多分享已經是「過去式」很久的文章。
 
從大學時期玩無名網誌開始,常常記錄生活上的大小事,一開始辛辛苦苦地撰寫了一篇攻略式的文章,誰知道半年到一年後它的參考價值就大幅驟降許多,原因就是很多資訊都異動了,包括門票、產品價位、裝潢翻新、關門遷店等等。
 
2013年底,無名小站在關站前不斷地提醒用戶趕快備份,但我並沒有把「Arielの365天德國留學日記」做好備份保存,可謂「實體回憶破產」的狀況,沒關係!「虛擬回憶資產」還在我腦袋裡。
 
後來有幾個逢甲學生,甚至還有準備到德國進修的獸醫,透過MSN、email告訴我,因為爬文搜尋看到我的網誌,所以他們也決定衝德國一次,這點確實令我感到非常欣慰!
 
相信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爬文時,偏好查找年份越近的資訊。若現在身處2018年想到德國學習的人,還有誰會參考我在2009年到2010年撰寫的日記內容呢?如果這個網誌還在,它頂多變成我的回憶錄,不是不可以!只是覺得可惜了這個平台資源,也對我耗費心力所編輯出來的文字感到惋惜。
 
 

undefined

 

《離家出走》是我高中畢業後自己花錢買的第一本旅遊書,2005年出版,直到現在我還是很愛翻閱它,更是當成旅遊聖經一樣。

 

那麼問題來了?現在的你會去書店買2005年的旅遊書嗎?如果不會,為什麼不會?這本書告訴你的不是景點有什麼?交通路線怎麼走?衣服行李怎麼準備?而是作者在當地旅行時遇到的人文風情,那些好玩的經歷足以勾起旅人的好奇和興趣,進而對這個地方升火而安排下一個假期的旅遊計畫。

 

我不是「到此一遊」派的人,所以覺得一篇遊記值得細細品讀的重點並不在於門票多少錢?交通工具搭什麼?路線建議怎麼走?更在於途中遇到什麼人?發生什麼事?不同時間來訪還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哦!

 

好啦!鋪寫這麼長,就是想跟大家分享這本書不錯!即使13年過去了,內容一樣生動有趣,尤其在這十多年來,有些國家也踏上了自己的足跡,更帶感!

arrow
arrow

    ARI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